一场吃得起听得懂又有故事的文化宴 宴遇良渚:集五千多年岁月精华

余杭时报 记者 诸飞扬

2023-04-26 09:14

良渚宴是由梁渚宴博物馆和良渚职高携手餐饮界行家里手精雕细琢打造而成。历经多年探索研发,不断挖掘良渚传统民风民俗,精选良渚本地特有食材,整合良渚民间故事,融入现代健康理念,以良渚文化和良渚民俗文化为核心。

14道菜品蕴含着良渚民俗文化,每道菜取自于当地最具特色的食材,富有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菜品以村为名,烹饪方法均为原创,旨在打造老百姓“吃得起、听得懂、有故事”的文化宴。

宴席所用的餐具以良渚文化的陶器文物为原型,1:1还原制作,述说着集五千多年岁月精华的良渚故事,让食客沉浸式感受良渚先民的用餐体验。

良渚宴在哪里可以享用?答案是:梁渚宴博物馆餐厅。在这里,展厅和餐厅密切融合,二楼展览主题为“良渚古代文化”,共设14个包厢,选取良渚区域相对有代表性的14个村,内含310个自然村,主要展览良渚各村的历史沿革、文化典故、发展成就,配以实景照片和中国美院专家的书法作品,陈列良渚文化、战汉、唐宋的各类陶器。三楼展览主题为“良渚民俗文化”,陈列明清以来的民俗古董,例如明清瓷器、木工器具、古董家具等,展示了良渚的民俗文化特色与文化发展成就。同时,三楼大厅设有天井和戏台,定期演出戏曲《良渚印象》,还原展示良渚民俗文化。

杜甫还君玉珠蚌

以河蚌为主料,辅以水菱、野菜,以拌为烹饪方法。

杜甫村境内河道纵横、水产丰富,远近闻名的杜甫桥就屹立在毛家漾,桥下盛产珍珠蚌能产珍珠,可做药用,其贝壳亦可做中药珍珠母,肉质鲜美。河蚌肉对人体有良好的保健功效,有滋阴平肝、明目防眼疾等功效。每当河水温热时,河道两旁常有村民摸蚌烹煮。

勾庄茅草品家兔

以烟熏兔腿肉为主料,辅以茅草,以卤为烹饪方法。

旧时,勾庄是西塘河上中转站,兴盛发达,商机颇多。解放后的勾庄百废待兴,农户开始散养长毛兔。1970年,勾庄吴王民、余堂松率先开始大规模养兔,1980年达17694只,占良渚全境一半以上。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勾庄三次引进西德纯种长毛兔20只,与本地长毛兔杂交改良,成效显著。

西塘酒簋马蹄利

以马蹄为主料,辅以薄荷、马爹利,以泡为烹饪方法。

西塘河连接苕溪至杭州,历朝历代都是保障杭州民生供给的水上要道。沿岸种植的经济作物以荸荠出名,民国时期至1955年,一般农户种植2-3亩,约占农田的30%~40%,主要品种为“大红袍”,果形扁圆,肉质白嫩,既可当水果,又可做蔬菜,民间有“荸荠甜,好过年”说法。荸荠又称马蹄,具有清热生津、止渴解酒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盛销国内,罐头“清水马蹄”多供出口。

行宫赵构吃豆腐

以豆腐为主料,辅以小料,以拌为烹饪方法。

行宫塘原本是一个水乡集市,因宋高宗赵构每年春天都要到东塘普宁寺去礼佛和赏牡丹时必经过此地留宿,于是在这里建造行宫。行宫塘古来贸易兴旺,商号众多,民国时期有老字号“明富豆腐作坊”,以黄豆作原料,有豆腐、千张、豆腐干、油豆腐等产品。豆腐素有“植物肉”的美称,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适量食用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

安溪古法鱼米羹

以米为主料,辅以鳜鱼、河虾、石蟹、螺蛳、莼菜,以炖为烹饪方法。

苕溪是余杭的母亲河,数千年来哺育沿岸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水产食材。这道菜采用苕溪特产鳜鱼、河虾、石蟹,适量安溪米,配以良渚文化器型陶鼎烹煮做米饭汤,美味营养,还原了五千多年前稻饭鱼羹的饮食风俗。

大陆春笋甲天下

以春笋为主料,辅以土步鱼,以炒为烹饪方法。

1956年,大陆公社有早竹地2126亩,1982年产早笋18140担,1991年早竹地增至2338亩。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有一道国宴“芙蓉竹笋汤”,用的就是大陆的春笋,周总理曾评价“大陆春笋甲天下”。大陆春笋早、嫩、鲜,在杭沪宁等地享有盛名,时至今日依然广受欢迎。

七贤灵草嫩香鸡

以鸡肉为主料,辅以茶叶、面包,以烤为烹饪方法。

七贤桥是著名茶乡,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就曾感慨七贤桥的茶,写下《尝茶》:“谁把嫩香名雀舌,定知北客未曾尝。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解放后,国营七贤桥茶厂(原大陆茶厂)保留下来,重采春茶、小采夏茶、细采秋茶。

良港药膳炖甲鱼

以甲鱼为主料,辅以药膳方,以炖为烹饪方法。

元末明初,良港村内有打网村(自然村),以捕鱼为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村民开始养殖甲鱼,上世纪90年代末,良港村已有甲鱼养殖大户,2008年饲养的甲鱼等水产已达40亩。甲鱼是上选珍品,肉质鲜美,尤以裙边脍炙人口,是用作食疗的滋补佳品,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东莲火方煨猪尾

以猪尾为主料,辅以莲子、火腿,以烧为烹饪方法。

1951年,良渚率先创办畜牧场养猪。1958年,为贯彻“公养为主、私养为辅”方针,东莲村成立杭州市种猪试验场,专门饲养优质公养母猪,为各地提供良种苗猪。

猪肉具有补肾滋阴、养血润燥、益气消肿等功效。而猪又是杂食性牲畜,可家养。到了腊月,宰年猪也成了东莲村一大民俗。

良渚慈姑塘地龙

以慈姑粉为主料,辅以黄鳝丝,以炸为烹饪方法。

良渚村原是一片河滩,解放后以慈姑为主要种植作物。1979年,慈姑地种植有562亩,1986年种植量达高峰,有809亩。《本草纲目》载:“慈姑,一根发生十二子,如慈姑乳诸子,故以名。”慈姑球茎大者如杏,小者如栗。肉质坚实,含丰富淀粉质,风味独特,做蔬菜用,亦可入药。慈姑在春冬时节收采,易于储藏,维生素丰富,久食有益。

文化无尾螺赛鹅

以螺蛳为主料,辅以鹅肉,以煨为烹饪方法。

良渚文化村辖内拥有号称“杭县第一丛林”的大雄山,山中有白龙潭,因产蜥蜴,俗称“龙种”。白龙潭盛产无尾螺蛳,与济公有关。相传,一日济公路过白龙潭,见人捕捞螺蛳并剪尾,于是急忙阻止欲放生。众人皆说螺蛳无尾不能活,只见济公默念几句后将螺蛳放入潭中,竟然就活了,从此便有了无尾螺蛳。

崇福大雄稻太极

以乌米、糯米为主料,辅以咸肉、笋丁、蚕豆、香菇,以蒸为烹饪方法。

良渚街道西南二公里处崇福山依着大雄山脉,山中盛产竹子、乌饭树等。乌米饭历史悠久,取乌饭树叶汁煮糯米食用。在宋代,逢四月初八“浴佛节”,以乌米饭为斋食,故而村里人家一直保持着煮乌米饭的习俗,寓意平安如意。立夏这一天,崇福村民都煮立夏饭,加雷笋、豌豆、蚕豆、苋菜等佐料,有“五谷丰登”之意。

运河蚕事话桑麻

以蚕蛹为主料,辅以桑叶、气泡糊,以炸为烹饪方法。

运河村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农业格局以稻桑并重,秦汉时已广植桑树养蚕。更有农民称“四月为蚕月,育蚕之家各闭户,亲邻不轻出”。可惜在1981年至1983年间,运河村受半山电厂、杭州炼油厂及一些砖瓦厂的煤灰污染,致使蚕不作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运河村的桑地面积日趋萎缩,只有零星农户养蚕,所产茧子用于制作丝绵。

荀山多彩汇时蔬

以各色蔬菜为主料,辅以蟹子、酱汁,以拌为烹饪方法。

荀山人杰地灵、底蕴深厚,2006年春溢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种植面积7000余亩,年产蔬菜7000余吨。合作社以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为主,严格管理、体系规范,提供放心优质菜,并不断引进新技术,荣获数十项荣誉,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从此荀山村的果蔬产业走上了兴旺之路。

编辑:李梦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