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殿堂壁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可以追溯到周朝。宋朝皇室南迁到杭州时,和浙江当地的民间艺术融合,形成了江南风味的殿堂壁画……”在张炜的殿堂壁画艺术馆,他向朋友们介绍着余杭殿堂壁画。
在场的朋友中有位白皮肤的艺术家特别显眼,他来自意大利,是汉德文化艺术协会主席帕斯卡莱,他和他的中国夫人赵晓伟经朋友介绍来到此,准备将中国的殿堂壁画推向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
张炜打趣道:“我的作品《庄子秋水》和《白蛇传》,2014年到过国外展出,也是早就留过洋了。”
2014年,张炜的作品在荷兰韦尔特市《艺术与光》展览
帕斯卡莱竖起大拇指赞叹张炜的作品:“你的殿堂壁画造型夸张、颜色明亮、立体感很强,蕴含着无限想象力和中华文化韵味。”
张炜,土生土长的余杭人,家里三代都是民间壁画工匠。受父辈影响,他对这门古老的艺术有着浓厚感情和兴趣。他提到“我祖辈传承下来的仅仅是直接在墙壁上画的技艺,也就是‘三分绘’。等到我从中国美院雕塑系毕业后,才真正想把‘七分塑’捡起来”。
期间,张炜翻阅了大量书籍,努力摸索,最终重现了木雕、浮雕、大漆脱胎等传统工艺。现在是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殿堂壁画的代表性传承人。
张炜的殿堂壁画艺术馆里,展出的作品采用了大漆脱胎和岩彩绘制的创作手法,将神话人物用现代造型表现出来,颜料取用最传统的青金石、孔雀石、绿松石、朱砂等矿物颜料。
“洞霄宫,是南宋的行宫,就在余杭,当时宫廷画家们在那里留下了大量殿堂壁画。到了近代,殿堂壁画一度被损毁,成为一种边缘画种。”张炜提到殿堂壁画到了近代,也曾差一点失传,凭着民间画师们的爱好和执着,这门技艺得以传承。
听完张炜的介绍,在场的艺术家们你一言我一语,像是朋友间的日常聊天。从中国殿堂壁画出发,还聊到了2座古老城市。
帕斯卡莱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赵晓伟紧接着说:“提到民族,就想到‘良渚文化’,当年在中国美院读书,就对良渚文化特别敬畏,古老和神秘。现在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而在意大利也有一个古老的城市,叫马泰拉,就在意大利的‘脚后跟’,古典和现代自然融合,它是人类文明的遗产。”
随后赵晓伟拿出手机,走到中国艺术家身边,翻出照片,俯身介绍马泰拉的历史文化。“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7000年前。而余杭有5000年的良渚文化,希望2座古城能有更多的交流。”
张炜惊喜地说:“去年首届‘良渚论坛’,就有300多位中外艺术家朋友到良渚遗址,开展交流。随着我们不断地改革,不仅我们的艺术可以走出去交流,经贸和科技都有机会展开更多深层次的交流。”
“我之后会努力推动这一件事情,希望2座古老的城市有更多的交流,让我们中国的非遗文化更多的在意大利展出!”赵晓伟说。
“这真是意外之喜啊!”张炜激动地说,“希望余杭这里的优秀艺术能打包去国外展出,之后再多多发展更多方面交流与合作,开放交流一直是我们的坚持。”